和我家馬雞小姐提及與孩子溝通的經驗,她印象深刻的我是談過的一個例子──當時安安大約三歲,我和蔣公從賣場買回一袋袋生活用品,停好車後,安安賴著爸爸要抱抱,你想,出門玩了一整天,賣場逛了一大圈,手中拿的,身上背的,能一趟工搬回家就不錯了,怎麼可能抱她?況且,她也不是還不會走路的小娃娃了,所以蔣公在悶熱的地下停車場,耐住性子好言相勸、曉以大義……,結果只換來了安安更加淒厲的哭叫聲,堅持不願走出車外,蔣公忍無可忍之下,硬把安安拉起來,夾在腋下。

『不要,不要,不要……』

我站在電梯旁,就這麼遠遠地看著孩子邊哭邊掙扎的叫著。

進了電梯按15樓後,我對著歇斯底里的孩子問:『安安!妳說不要,是不要什麼?』
『我不要自己走!』她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泣訴著。
『好,我知道了,那妳要什麼?』
『我要按電梯。』
『好,我抱妳按。』
『我不要!』孩子仍處在盛怒中,大聲的回道。
『那妳要怎樣才按的到?』
『我要用跳的。』
『ok!那就跳吧!』哈哈,這小子就當真這麼個跳了幾次,結果當然按不到囉!
但這樣的舉動,反而平衡些許情緒,看著她較緩和之後,我問:『馬麻抱著妳按好不好?』
『好。』終於甘願了!

安安按完樓層鍵後,沒多久電梯門打開了,在這麼短的過程中,她停止了哭泣,若無其事的回家啦!

當我不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時,我比較能夠給自己與孩子一些時間與空間。

給自己時間是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,觀察孩子,以不變應萬變,心情反而更平靜,這時也較不會給孩子貼標籤,或責備、或要求……,例如:

『這樣哭鬧是不乖的,是壞小孩!』(語帶威脅)
『你不要再哭了,我待會給你糖吃……』(誘之以利)

當我不立刻制止孩子哭泣,讓孩子發洩一下情緒,保持中立的眼光來看待,反而比較瞭解孩子情緒起伏的節奏,過程中再適時的支援,諸如:給手帕擦掉眼淚、鼻涕,或牽著手過馬路,或抱緊一點,或適時的對話與引導……,帶事件過後,若有機會再彼此探討,甚至模仿當時狀況讓孩子觀看,當然,很愛演的蔣夫人舉手投足間充滿著搞笑細胞,當孩子以第三者的角度,從笑鬧中看清楚自己的行徑,也了解父母當時的處境,孩子漸漸學會如何拿捏&更能溝通,讓孩子情緒得以飆漲,也讓孩子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智能,就像犯錯一樣,有機會了解,才有機會學習的更好!

容許中不帶有界限與自以為是的寬容,也不是接受孩子的行為,因為接受的想法中,有些許的無奈在其中,我想要的,只是彼此平等對待、彼此了解而已!

孩子總有一天也會成為你或我的角色,彼此的尊重與溝通,也可以從小開始,有情緒的小孩,也可以很可愛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蔣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