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早從中和搭捷運,預計8:50抵大直,搭朋友的便車前往桃園,捷運途中接到蔣公來電。

『我忘記帶鑰匙了!』

通常,若蔣公一早不急著出門,他會著一身便服,騎著機車,送辰辰上幼稚園,再回家作業,可想而知,此刻他老兄是在家門口打電話給我的。

蔣夫人接到電話,第一個先想到的是,事情已經發生,接下來可以怎麼做?

蔣夫人不會去叨唸蔣公:『你怎麼這麼不小心,老丟三忘四的......』,或生氣的說:『我趕時間忙得很,你自己想辦法......ooxx』.......,再叨唸一遍,把對方又急又氣的心情轉移到自己身上來。

其實,蔣夫人不受波動是有原因的,想想,這是件小事,不足以操心;再來,想到蔣公此時已如熱鍋上的螞蟻,他一定會再三的提醒自己"下次出門一定要記得帶鑰匙"、或不斷地責備自己"我怎麼這麼不小心呢?"......,當事人已陷入懊惱的情境中,根本不需蔣夫人出手,蔣公早已自我訓斥一番了。

所以蔣夫人不急不徐地告訴蔣公:『老公,你要不要來大直?我把鑰匙交給朋友的大樓管理員保管。』

蔣公欣然答應,火速的騎著他的小摩托車飆~到大直,而此刻,蔣夫人早已上高速公路了!

不論對大人也好、對孩子也是如此,少一點責備、多一點觀察,將會發現,大多數人在做錯事或亂了陣腳時,會習慣性的自責或懊惱不絕,重複預想:「著若事件重來,那個部份可以做的更好,那個環節不可大意......」,心中早有自省與自我改進的方法,不需旁人多費心指正及無謂的擔憂!
況且,若旁人也加入戰局,反而當事人惱羞成怒反駁變口水戰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蔣夫人 的頭像
    蔣夫人

    蔣公一家子

    蔣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