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參加辰辰小班下學期的親職日(家長會),會中老師與家長們熱絡的討論教養話題,分享各家教養妙方。

老師詢問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狀況,家長們聊到孩子最常發生的吵架、打架事件,家長的勸架方式,有人用打的,有人禁止孩子玩玩具或面壁,目的是讓孩子警惕或有冷靜的時間反省;有人擔心孩子不會打架或吵架……解決方案諸多。

蔣夫人看待孩子吵架、打架的觀點是──孩子當時是在學習處理問題與溝通,因著這樣的想法,就比較不會急於插手,反而能靜觀其變,不隨孩子的情緒起舞,有時「戰況」激烈危急,蔣夫人會在旁邊當起武術指導邊說:『姐姐,我知道妳很生氣,但妳若真的出手,一定要注意妹妹的安全,妹妹,妳也一樣,不能打姐姐的臉……』

蔣夫人認為若孩子還是沒辦法停止打架,最起碼在動手時,要學會拿捏與保護自己,況且孩子在語言還沒發展完全時,動手確實是情緒表達最直接、最原始的好方法,孩子的喜怒哀樂,尤其是是怒與哭的呈現,儘可能不喝止,從情緒抒發的過程讓孩子信任自己的感受,因為這不是壞情緒,事件過後與孩子一起討論,將爭吵行為漸漸引導到由溝通、協商與表達的方式來處理所面對的人事物。

討論過程中誰做對了什麼,不應該做什麼……,盡量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協調、和好,若蔣夫人沒有全程參與,我會告訴孩子:『因為馬麻不在場,不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麼事,妳們說的都不一樣,馬麻該聽誰的?妳們想看看,到底要怎麼辦才好?』

通常妹妹會哭得很傷心,她常惡人先告狀,所以蔣夫人不會主張大的要讓小的,因為我們家小的常是那個先動手的!

有次妹妹欺人太甚(欺負蔣夫人,不過啥事我忘了,只知道很生氣),我怒氣沖沖的告訴她:『妹妹,妳怎麼可以這樣欺負我?我很生氣,我真的很生氣(我表達著我的憤怒),妳知不知道?妳不可以這樣對待我,我真的很難過,你要跟我說對不起!』

倔強的妹妹邊哭邊說:『對……不……起……』

蔣夫人:『告訴馬麻「我以後不會這樣欺負妳了」!』

妹妹哭著照說了一遍,我接著說;『OK,馬麻原諒妳。』

然後抱著親愛的小惡人:『馬麻秀秀(惜惜)!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蔣夫人 的頭像
    蔣夫人

    蔣公一家子

    蔣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